你经常登录社交网络,不停查看各种更新信息吗?或者你只是偶尔在上面发发帖子?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,社交媒体的重度用户患抑郁症的几率,是普通用户的2.7倍。
这项新的研究考察了年轻人常用的各社交网络,跟踪调查了1787个年龄在19-32岁之间的用户。他们平均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是61分钟;平均每周访问社交媒体网站的次数是30次。这项研究还发现,在这1787个受访者中,那些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最多的人,患抑郁症的几率是那些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最少的人的1.7倍。
对社交网络的研究已有先例。2013年,密歇根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称,国外某知名社交网络实际上“破坏”了年轻人的幸福感;而早在2009年,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,过度使用这一社交网络,会让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患上抑郁症。
但是,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的最新研究报告中,首席研究人员林卢怡称,尽管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很紧密,但是这种联系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。“这些人很可能是先有了抑郁症,然后才登录社交媒体,希望填补内心的空虚。”她在该大学的网站上说。但她也补充说,还有一种可能是,社交媒体导致了抑郁症,而抑郁症又导致人们更多地使用社交媒体。
现在如火如荼的微信等社交媒体,为何会成为诱发抑郁症的重要因素呢?
成因一:虚荣心作祟
人际交往中常会出现攀比现象,比利益的差异、比身份的差异、比名誉的差异。“我的花样生活”——2015年度支付宝个人账单活动远不及“我和微信的故事”火热,因为晒账单直接与金钱挂钩。也许你只是想分享一下财务使用情况,可能在别人的眼里你就是在秀优越,会遭到抵触。微信的数据分享使此次分享的差异化缩小,成为人人都能以此“炫耀”的一个关键点,使得这次活动成为了全民参与的一场运动。
每个人都有点虚荣心,而清晰的数字更容易激起攀比的欲望。自己是第几位微信用户、有多少微信好友,一年收了多少个红包、去了多少个地方,获得了多少个赞,走了多少步……这些数据拿出来分享可以让大家对你有个整体认知度。收到的红包蛮多、获得的赞不少,对朋友圈里的朋友们来说,意味着你人缘很好。今年去的地方比较多,说明你有钱又有闲,又懂得体验生活,着实会让朋友们羡慕不已,诱发他们不开心、抑郁。
成因二:随便往群里转发信息
很多人处于好心时不时往群里或朋友圈转发一些幸运信息,导致很是反感,但碍于面子不方便退群或提醒对方,久而久之,致使抑郁情绪增加,加大抑郁症发生几率。
成因三:好奇害死猫
随便测运势、测前世导致个人信息泄露,被各种推销电话和广告短信狂轰滥炸,甚至被盗走财产,每天生活在焦虑与担忧中,不得不为自己之前的好奇心收拾烂摊子,整个人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。
预防策略
1、减少使用这些社交软件,多把时间留给家人;
2、提高对信息的辨识度,减少转载、发布无用信息;
3、提高警惕性,凡是涉及个人信息的活动,非官方发布,疑虑停止;
4、抑郁情绪严重到不能自我疏通,及时求助于心理专家,防止疾病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hangjiqingshen.com/yyzzl/2133.html